中新社香港1月19日電 題:香港眼角膜聯絡主任:24小時待命 13年帶來千片“光明”
  中新社記者盧哲
  “我這份工,常常半夜三更收到通知要出門,深夜、過節都要入殮房與死者家屬談;親友聚會,大家都盯著我的call機(呼機),因為它一響我就要走;而在我身後,有近千人排隊等待光明……”
  王雪文在香港醫管局獅子會眼庫工作了15年。作為香港唯一的眼角膜和鞏膜收集、檢驗及分發中心,眼庫從1992年至今已募集逾4000片眼角膜助人重見光明,而王雪文在前線13年,募集了其中1500片。
  這份叫“眼角膜聯絡主任”的工作——通俗地說,即勸說一些死者的家屬捐出眼角膜——在700萬人口的香港,只有3人在做。
  醫學上,除小部分不適合者,由足月至80歲的人士均可捐獻眼角膜,而眼組織摘除要在死亡後12小時內進行。王雪文需在“黃金時間”內完成說服家屬、協調手術等工作。
  “幾乎沒有人瞭解這工作,我入行很久之後,還有親戚問,你到底做什麼的?”
  1998年,大學畢業的王雪文開始找工作,“當時一份英文報紙寫招眼角膜聯絡主任,下麵標註要每天進出一個地方——那個單詞我查了字典才知道,是殮房。”
  一心找工作的王雪文“沒想過害怕就投了簡歷”。面試時上司問,這工作要24小時待命,隨時入殮房,見陌生人的生老病死,還要跟他們的家屬談角膜捐贈,你行不行?
  剛走出校園的王雪文答:“我不知道,不如讓我試一試?”
  多年後上司說,就是那句“讓我試一試”讓她脫穎而出,而這一試,就是15年。
  2
  “你好,我是醫院的姑娘(香港稱女性醫護為姑娘),姓王。我知道你家人剛剛過身(粵語,指離世),有什麼可以幫手的嗎?”王雪文每次都用這句開場白與逝者家屬打招呼。
  “第一段話,絕不提捐贈。”王雪文總結,“我通過最初的交談評估家屬能否接受之後的對話”,有些死亡個案(如意外、自殺)的家屬有內疚、甚至自殺的傾向,王雪文就不再談,轉介專業輔導機構跟進。
  “一般人遇上親人過身都手忙腳亂,我們會幫忙安排後事。比如告訴他們如何聯絡殯儀館,程序怎樣。”
  之後,王雪文會坐到家屬旁邊:“我們考慮過您家人的身體狀況,覺得很適合角膜捐贈。”說到這稍停,等家屬反應——因此聯絡主任們總是儘量面談,以看到家屬的表情。
  然後,王雪文把爛熟於心的捐贈事項慢慢道來,“捐贈不會對遺體造成影響,手術時間很短,不影響後事處理;眼角膜非常珍貴,現在香港正有近千人在等待……”
  “家屬的反應一般都是愣住。”王雪文說,“大約有1%的家屬立即同意,但我會要求他們重覆一遍我的話,以確定他們完全明白我的意思。”立即拒絕的也是少數,大部分會表示需要考慮。“我只強調手術有黃金時間,一定要在幾點前回覆我。但絕對不會再打回去問。”實際上,家屬通常會在15分鐘到1個半小時之內作出捐或不捐的決定。
  “做這行,最重要的是誠意。”王雪文兩年前離開前線升作經理,培訓新同事總會說這句話。“我們是只求眼角膜還是真心援助,家屬能感受得到。”
  某年深冬,王雪文半夜接到通知,從家裡搭車1小時到醫院見一位家屬。“他很快拒絕了捐贈,但我照樣提供幫助,陪了他近10小時。”王雪文認為,每一次跟家屬接觸,都是將器官捐贈的信息傳播出去的機會,“我遇見過幾個個案,十幾年前的家屬拒絕捐贈,但十幾年後他們主動聯繫我。”
  3
  因為全港只有3位眼角膜聯絡主任,分別負責不同片區的醫院,篩選、聯絡合適個案。王雪文說,最大的挑戰不是深夜去殮房,而是孤獨。“每天都是一個人,跟醫院、殯儀館、眼庫聯絡,面對悲傷的家屬,有時還陪著流淚。要考慮遺體該放哪裡,還要記得買辦公室的墨盒——因為整個部門就我一個人——真的難。”
  曾想換一份“正常”的工作嗎?王雪文一秒都沒猶豫“有,曾經很想換。”但最終堅持,因為“真的有成就感”。
  香港眼庫捐贈成功率由1998年的29%上升至2012年的42%,王雪文卻說最大的成就感不在於1500片眼角膜,“而是看器官捐贈漸漸普及,幫更多人走出病痛。”
  一個月前,一位失明兩年的男子突然出現,在辦公室門口大聲呼喚王雪文。“他剛接受完眼角膜手術,紗布一拆就來找我”。男子說:“王姑娘,我一能看到就馬上來找你!終於知道你的樣子!”又說已帶妻女簽了器官捐贈的志願卡,並願義務為眼庫做“實例宣傳”,王雪文說自己邊聽邊笑邊流淚:“這個工作很難,可是每當看到這些人,就感到自己的意義。”
  王雪文說,13年來沒有遇過家屬的刁難,而香港對於器官捐贈的接受度亦在增高。“常常我們還沒自我介紹完,家屬就說,是器官捐贈嗎。”而家屬做決定的時間亦在縮短,“說明家庭間有過討論,捐贈的觀念在普及。”
  2013年12月,國際扶輪組織頒發“香港英雄職業成就大獎”予王雪文,但在她掛滿獎狀的辦公桌上,最多的卻是捐贈家屬送來的寫著“感恩”的小禮物。
  與捐贈者家屬保持良好的關係,是王雪文“最大的收穫”——“我們可以隨時通電話”,有些家屬甚至邀請她參加家庭活動:“他們說因為我,他們的親人得以遺愛人間,是一件積極正面的事,我真的覺得他們好棒。”(完)  (原標題:香港眼角膜聯絡主任:13年帶來千片“光明”(圖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s47ksshi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